第275节(1 / 2)
折从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问:“你觉得他们此番来京,是专门前来受赏的吗?”
“请父亲指教!”折德扆道。
“猜忌,倒还不至于!”折从阮语气很肯定地说:“我入掌枢密院,虽不过三月,但就平日经掌所察,关中三节度,来京便是解权去职之时!”
“而三者皆应命而来,同样心里有数!”
经过老父这么一解释,折德扆有些从“国丈”、“尊荣来朝”、“天子厚待”的喜悦中清醒过来了。进城后的这数日,折德扆实则是有些飘了的。
注意到折德扆神情间露出的警醒样态,折从阮老脸之间这才露出一抹满意,继续问:“你有没想过,皇帝为何将你召回东京?我又为何去信,让你不得耽搁!”
说这话时,折从阮还是不禁生出些怒意,针对其来京时的迟慢。
折德扆有些心虚地闪了下目光,不过认真地思量几许,沉声说:“应当不只是为了述职吧!”
虽然这几日,刘承祐接见他,基本都是叙翁婿之情以及戍边之务。不过,折德扆虽非决定聪明之才,但都被这般提点了,自然有所意识。
深吸了一口气,折从阮先是感慨,而后以一副郑重的语气,对折德扆说道:“三代以来,藩镇权重,皆被中枢以为祸乱之源,必以削除。有为之君,更患之。当今天子为雄主,削藩收权之意,已然很明显了!
我已经老了,半身已入黄土,今后折家将落到你身体。我要提醒你的是,折家虽镇府州二十载,异日不可再以之为私辖领地。
折家虽有女在宫中,却不是安危存续之保障。太原王刘崇为天子嫡叔,掌河东重镇,朝廷削藩打击之下,又是何等结局。我折家,需要引以为戒!”
“是!”折德扆神情凝重,看其表情,应当是听进去了。
看了看天色,折从阮起身道:“好了,收拾收拾,换身朝服,进宫赴宴!”
……
入夜,汉宫万岁殿,皇帝刘承祐亲自设宴,宴请关中三节度,并且将先后进京的节度、军使都叫上,陪侍的也只有枢密及兵部的高官,其余文臣,一个不在。
人不多,气氛却烘托得热烈,宫廷美食、佳酿、礼乐、歌舞,样样不少。不过,与宴之臣,除了杨业之外,多是老帅宿将。
所有人,各设一案,药元福的座位,比较靠前,年纪也属他最大。但看起来,也属他最为放肆,响亮的声音,完全不似一七旬老人,手执酒杯,畅声道:“皇宫的酒食,就是不一样,我等在地方,哪里能享受如此美食,如此佳酿?”
说这话时,药元福似乎刻意瞟了刘承祐一眼,也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
刘承祐看起来,并不以为意,冲他道:“药公若喜欢,便尽情享用,稍后,朕再多赐一些酒食!”
“多谢陛下!不过,陛下何不将烹食的庖厨赏老臣一人,若得如此,老臣今后,每逢餐食,皆可感怀陛下恩典了!”药元福打蛇上棍,主动请赏,意态看起来,有些张扬。
闻言,刘承祐眉毛上挑,随口便应道:“此小事耳!”
对皇帝的态度,药元福看起来很满意,说道:“那老臣,便谢过陛下了!”
说着,扭动了一番身体,对着刘承祐:“陛下,殿中甚热,老朽难耐其苦,可否容我,解去外袍?”
药元福看起来,是越发无礼放肆,刘承祐见状,认真地打量着他,只顿了下,抬手道:“自无不可!”
得到应允,药元福当真在御宴上,将外袍脱下,丢在案边。
刘承祐面上也没有一点不愉,目光扫向其他人,很大度地说道:“诸公若觉其热难耐,也可解外袍,今日之宴,唯求痛快,君臣共乐,不需拘束!”
事实上,殿中柱脚,放置了不少的冰块,真要说热,也热不到哪里去。听皇帝之言,没有人像药元福那般动作。
而药元福,也成功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神情各异,心思不一。
刘承祐则显得更加体贴,朝张德钧吩咐着:“去,多准备些冰帕,给诸公解署!”
“谢陛下!”
不管怎么样,药元福有些放肆大胆的动作,让殿中的气氛,跑偏了些,又或者走向该有的方向。
随着刘承祐起身,持满杯,走到药元福面前。
嘴衔蜜糖
身为皇帝,御宴主人,刘承祐是殿中唯一的主角,一举一动都牵扯众人的注意力,当他站到药元福面前时,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将目光投向这边。
献舞的宫姬,停下舞姿,婀娜而动,依序退至两侧候着,助兴的乐师也都停下的弹奏,殿中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皇帝手中的酒杯,只朝前示意了下,见状,药元福也起身,双手拿杯以应,动作麻利。
二人对饮一杯背后,看着药元福,刘承祐说:“药公年岁已高,然筋骨不衰,气貌益壮,风貌不减当年,素有当代廉颇之名,但朕看来,犹有过之啊!”
药元福此人,就是不服老,平日里,旁人赞他体健气壮,皆大喜。此时,听皇帝这么夸他,脸上也毫不掩饰喜悦,冲刘承祐道:“陛下盛赞,臣愧不敢当!”
“不过药公毕竟已七十高龄,这些年,仍繁于征伐。此番东河村一战,披甲上阵,身先士卒,跃马厮杀,蹈死而生。朕闻之,既感其忠纯,又叹其骁勇,然细思之,心实愧之。卿本为长者,为上下所敬,朕实不忍你以此高龄,犹涉险冒死啊!”
听皇帝这番“动情”的表白,药元福拱手道:“陛下体恤之心,臣感怀心中,唯一言以高,臣虽年高岁长,但有陛下用得着的地方,绝不避祸害!”
“药卿老当益壮啊!”刘承祐笑了笑。
示意药元福坐下,换了杯酒,刘承祐扭身走到史匡懿面前,举杯邀之,对饮而尽。
面容之间,仍是一片温和样态,刘承祐说:“自中唐以来,河西之地,逐渐沦丧,中原衰退,使大汉河山,沦于蕃夷杂虏之手,至如今,中国之广大,竟以泾原为边陲。
史卿镇守泾原十余载,矢志不渝,安民抚夷,制暴平乱,抵御外侮敌寇,保一域之安宁,于国于民,乃有大功,朕万分感激!”
自泾原西眺,千里河山,沦落胡虏之手,十数年的守望下来,稍有些志愿,对于皇帝的话,也便有些感触。
面对刘承祐的赞誉,史匡懿不禁动容,应道:“臣只尽其职分,为国家社稷,保一份平安。然多年以来,杂虏叛服不定,小我中国威严,而不能制,臣心甚愧!”
“史卿言重了!”目光落到史匡懿脸上,面容之间,带着一点异样的苍白,刘承祐关怀地问:“史卿前番大病一场,而今身体如何?”
“有劳陛下关心,积年老疾,一朝爆发,有药石延治,稍缓其症!”史匡懿说着,还不禁咳嗽了几声。
见状,刘承祐不由叹道:“让史卿带病操劳国事,典署军务,朕之过也!”
说完,接过张德钧递上的有一杯酒,刘承祐走到赵辉面前,还是一样的节奏。
“遥想当年,契丹入寇,中原沉沦,天下生民,皆受其苦。先帝虽据河东,然前途不定,赵卿于陕州杀胡举兵,首倡大义,而后河东军出,半载之内,驱逐契丹,定鼎中原,再造河山。大汉之所兴,公有力焉。”只多喝了这三杯酒,刘承祐冷面也被酒意所染,谈兴愈浓,意态之间,尽是感慨:“至今思之,仿是昨日之事!”
赵晖也附和着,露出一抹追忆:“老臣当初,只是感高祖之威德,不愿受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