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1)
厚衣服都拿了过来,皆是吴长庚的,比周慈青的身量大了一截,现下却不是能容他挑剔的时候,连忙是拿着皮毛都给裹上一层又一层,从远处看活似一颗圆球。
那衣服色深,暗沉,正衬得他脸白白嫩嫩的,跟刚剥了壳的鸡蛋似的,鼻梢子被冻得有点儿水红,惹眼极了。
周慈青吸了吸鼻子,叹道:“可惜没有棉衣。”
他之前盖的被子里也是鸡鸭鹅的绒毛,还有芦花柳絮茅草等给塞着填满,吴长庚能有两床被子,俨然已是家中宽裕,正值太平盛世,吃穿不愁了。
早饭吃的竟是馄饨,包得不是很细致,饼剂中水和的也有些多了,捍开之后有些溶黏。里边儿倒是塞了满满的肉,采了嫩笋用汤焯和在肉里,皮薄馅多,滚在沸水之中,馅儿都快破出来了。
吃起来味儿倒是不算太差,佐以酱、香料还有油和匀的汤底,咸淡适宜,那馅儿更是软弹可口。
但周慈青早起总不大有胃口,加之尚在病中,先饮了药汁吃了蜜饯儿,尝不下几口。
草草吃了几个就结束了,剩下的都是由吴长庚解决。
他盯着屋里头那晒干的柿饼咽了下口水,色泽红润,表皮上覆着一层淡淡的糖霜,软糯的果肉能流出甜蜜的汁……
“柿饼性寒。”
不过一句,周慈青就如那被霜打了的茄子一般,蔫了。
“小半口吃得,尝个味儿。”他小小声地提议。
吴长庚看他实在馋得紧,就拿刀切了一小点,当真是小半口那么大,也真真只是让他咂摸个味儿。
门给开了,今日倒是个难得的晴日,没飘大雪,却也不见日光。天边灰蒙蒙阴沉沉的,冷飕飕的风就顺着皮肉里钻,活似要冻僵人的面皮一样。
外头那些树枝都光秃秃的,嶙峋漆黑的枝桠只有几株腊梅,之前也都被吴长庚“辣手摧花”,成了周慈青的杵下亡魂了。
这还是周慈青头一回从屋子里走出来,小院里被倒腾得干干净净,屋檐、院中还有门前的雪都被扫尽,两方角落里横陈着两只大肚圆缸,让木板都给盖上了。
架子还有晾衣杆都被收了回去,一条石子小路从屋内蜿蜒到外面,簸箕、锄头等各种农具堆在盖有茅草架子下的角落,另有与小院一墙之隔,拦着篱笆的土地,现在皆被大雪覆盖了。
灶屋门口趴伏着一只大黑犬,见着他们从屋内一出来,一溜烟儿就跑出来飞奔他们,直把周慈青吓得色变,匆匆躲在了吴长庚身后。
“大黑!”吴长庚厉声叱道。
那只大黑犬很听他的话,见状立刻刹了车停下,呜呜咽咽地蹭在吴长庚的腿边。
大掌伸出来搓揉两下它的狗头,吴长庚命令:“回去!”
周慈青在一旁瞧着,大黑夹着尾巴,低着脑袋闷声不吭地转了回去。
打了一圈转后它才在灶屋口给躺下,前足||交叠,眼巴巴地望着他们,还冲他龇牙,被吴长庚又凶了一回才趴好。
他还攥着吴长庚的袖子,忙问:“大黑咬人吗?”
“咬。”
周慈青三魂六魄吓去了一半儿,小脸失了血色,支支吾吾的:“那、那我这……”
“有我在。”吴长庚只说了这句话,周慈青心给放回了肚子里。
天渐渐地亮了起来,赶集进县城都得趁早,村里头出门的都不见几个。
吴长庚家住得偏,在村东头,没碰上几个人,饶是有人从窗牖口瞧见了这两道身影,也不免纳闷。
村口处有一棵大榕树,其冠如云,苍劲有力地盘绕着,唯有那满头的枝叶都给掉光了,还剩些虬扎交错的枝干。
在树下不远的地方支了一辆驴车,周慈青探头一看,再简陋不过了——粗糙的木板是车身,上面搭了一张破草席,角落里堆着些杂物,坐了一两个汉子,缩头缩脑的,两只手都钻进了缝缝又补补的袖子里。
那车头赶驴的是个中年汉子,一身的粗布褐衣,正不停地搓着双手哈气。
一见早前便说好的吴长庚,他倒不意外,瞥见他身边的周慈青,才不免诧异:“这是你从山里头捡的媳妇儿啊?”
另外两个汉子闻言探头探脑看过来,三人眼睛都看直了,赶驴那汉子酸溜溜地说:“你小子可真走运,有福气啊。”
吴长庚冷声道:“浑说什么呢,他乃是名小郎君。”
周慈青强笑一下,道:“原是我的不好,毛领子围了脖子一圈,也叫你们无法分辨。”
有几分因相貌被误会而生的气闷也给压了回去,他宽慰自己,这些人说来说去那也是在夸他长得好。
几人笑了下,都夸他大气。
周慈青吹了冷风,灌了几口凉气,又开始咳了,但他掩着,用手握成拳,咳了两声。
赶驴的汉子眼珠子一转,说:“看来还是载了一个病人啊,那得这个数了。”
他摆出来两只手。
“十个铜板?”周慈青吃惊,眼睛给睁圆了。
路上吴长庚就已经与他说了,都是一个村儿的人,原搭着顺路的车是不收钱的,但去县城的路到底远又麻烦,老是麻烦村里有牛车,驴骡车的乡邻也不成。
于是就定下一个铜板一个人头,冬日也不过是涨了一个铜板。
“你们爱去不去,近段时日一连下了几天几夜的大雪,你们瞧瞧这外头的雪厚实的,踩一脚都得深深陷进去。这个天儿啊,除了我谁还乐意赶着自己的驴子去县城里头。”这汉子睨了周慈青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长庚,你这朋友的病可拖不得吧,况且若他得了风寒,我们也有染病的风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