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节(1 / 2)
&esp;&esp;作为“全球创新峰会”的主要嘉宾之一,他坐在了台上的中央,左手边是印度的电信大亨,右手边是泰国的财政部长,再往下还有新加坡科技部长,辉瑞亚太大区总裁等。
&esp;&esp;对了,还有一个熟人,比亚蒂船夫哥,也作为中方企业代表参加。
&esp;&esp;十个人坐成一排,由于涉及多语种翻译,所以台上不设主持,只通过智能系统cue进度。
&esp;&esp;台下,提前一周抵达的甘媛坐在第一排,笑眯眯的欣赏着自家老板。
&esp;&esp;领带配色真好看。
&esp;&esp;她挑的。
&esp;&esp;周瑞扫了一眼,下面黑压压全是人,60是外国面孔,剩下40估计也有大量日韩泰等亚洲国家参与者。
&esp;&esp;准备时间结束,会场全满,甚至后面还有几排站票。
&esp;&esp;几架无人机在众人的惊呼中飞了进来,缓缓放下几个小盒子在众人手心,里面是中国企业讯飞的翻译耳机。
&esp;&esp;提前发好也是可以的,但搞活动嘛,不要不好意思,咱多少装一点,就是炫技一下怎么了?
&esp;&esp;这场g20,也是中国企业的一次展示平台,比如翻译是讯飞的,公交车是比亚蒂的,智能化是开明智能的,电子设备和通讯是华唯的
&esp;&esp;开明智能并不是一枝独秀,当然它一定是存在感最强的。
&esp;&esp;接过翻译耳机,周瑞发现旁边的印度大亨,因为身高问题,有些吃力。
&esp;&esp;够不着耳机。
&esp;&esp;周瑞很有绅士风度的站起来,帮他解了围,取下了无人机下悬挂的小盒子。
&esp;&esp;“谢谢,非常感谢!”
&esp;&esp;“举手之劳。”
&esp;&esp;将小盒子递过去的时候,印度大亨还握了握周瑞的手。
&esp;&esp;下一刻
&esp;&esp;“词条任务【免疫力】,经验+2,当前进度(19/100)”
&esp;&esp;周瑞:???
&esp;&esp;你哪只手来着?你哪只手!!!
&esp;&esp;第959章 和平:小巷里有大块头经过,而他只喜欢种地
&esp;&esp;周瑞表示他进中山医院溜达,也就才一点经验,和印度大亨握了个手给两点?
&esp;&esp;什么先天恒河圣体么?
&esp;&esp;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
&esp;&esp;可会议已经开始,又有这么多摄像机架着,他没法离开或者当场拧开矿泉水洗手。
&esp;&esp;甚至连擦一下都不行在这么一个场合做这种事情,明天就得上全球头条!
&esp;&esp;周瑞只能板着脸坐在那里忍着
&esp;&esp;只是右手条件反射似的,忍不住摩挲检查是否干净。
&esp;&esp;之后的峰会进程还算平稳,高端会议是能让人很有表达欲的,各国的代表无论是企业还是官员,不论认知如何,但都不是蠢人。
&esp;&esp;多个议题下,内容虽说比较空,但还是能提炼出不少东西。
&esp;&esp;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对当前世界变化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哪怕仅仅是商业创新领域,也有许多不同的态度。
&esp;&esp;对于发展中小国来说,他们既希望于能从大国获得一些好处,比如产业投资,比如技术升级,亦或者承接订单,又害怕被影响太多。
&esp;&esp;对很多国家来说,能有个汽车零配件工厂,就已经算“创新型产业了”。
&esp;&esp;更高级的,除非大国主动给,否则他们跳起来都摸不到。
&esp;&esp;电都供不上。
&esp;&esp;所以看似科技创新论坛,实则大家维度都不一样,至少周瑞眼里的创新和泰国财政部长眼里的创新不是一个东西。
&esp;&esp;所以为什么会议越大,内容越容易空泛,就是这个道理。
&esp;&esp;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得益于中国近几年的飞速崛起,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在试图分析原因,想要将其嵌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esp;&esp;再加上本届东道主就是中国,所以会议上相关的问题很多。
&esp;&esp;十个嘉宾也是各抒己见
&esp;&esp;有傲慢的,有仰慕的,有质疑的,也有虚心学习的。
&esp;&esp;同一国家里的不同者,看法也有很大差别,有些人天生亲西方,认可那套说辞,有些人天生亲东方,认可这套文化。
&esp;&esp;当然,也有披着国家的名头,却为私人利益发言的。
&esp;&esp;周瑞也回答了数个问题,其实这种场合也只能泛泛而谈,表达一下态度,周瑞讲了讲“灵枢生物”的一些规划。
&esp;&esp;在十个嘉宾中,他并没有抢了其他人的风头,那些听上去不怎么顺耳的也懒得反驳。
&esp;&esp;毕竟流程就是这样,每个问题请三个嘉宾回答,甚至他沉默的时间比说话的时间多。
&esp;&esp;期间有一个讨论话比较有意思:
&esp;&esp;“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大前提下,企业应该如何保证自己的竞争力”
&esp;&esp;这是不知道第几个问题,首先回答者是比亚蒂船夫哥。
&esp;&esp;聚光灯下,王船福拿起话筒,对着下面说道:
&esp;&esp;“我们全球化的进程,大概走了30年,这期间,对于全球化的定义也在不断更新,从最早的市场全球化,到后来的供应链全球化最近我还听到过‘技术全球化’的说法”
&esp;&esp;“技术是没法全球化的,因为有专利壁垒,有巴黎公约,各国都在建立自己的技术优势,所以我的看法是,越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下,越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个是别人抢不走的就像在超市买东西,要有差异化,有核心竞争力的商品,才能脱颖而出”
&esp;&esp;作为工程师起家,坚持自研的船夫哥,表达的观点也符合一贯的性格。
&esp;&esp;这时周瑞旁边的印度大亨突然拿起麦克风,插言道:“我有一点不同意见。”
&esp;&esp;按道理大家是依次发言的,但话筒在别人手里,突然张嘴也不是不可能。
&esp;&esp;“每个国家,每个企业的天赋是不同的,全球化的优势在于补齐短板,比如中国擅长生产瓷器和丝绸,印度人在电脑软件上更有天赋,日本人生产汽车,韩国人造船”
&esp;&esp;“需求总是多样的,没有国家能完全生产全部自己所需的东西,也没有这个必要,这会带来重复竞争和浪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