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激动之余,吴良立刻又对典韦说道,他需要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发现。
片刻之后。
下一铲的泥土被提了上来,这一次泥土已经没有了分层,完完全全变成了那种红土块。
并且因为更深一些,这次提上的红土块也更加干燥一些,因此质地越发坚硬了许多,捏在手中就像捏着一块坚硬的石头。
错不了!
这是绝对是多次压制形成的夯土,密实程度超过了春秋战国与汉朝寻常古墓的夯土层,显然是个极为用心的工程!
时至此刻。
吴良已经动了全面发掘的心思,甚至都快忘了自己与瓬人军现在的危险处境,稍有不慎他们可是要与这处秘境一同消失的。
不过过多担心也没有用。
毕竟那三道门楼已经毁了,就算此刻叫杨万里率人前去修复,哪也不过是死马当活马医罢了,就算修好也未必便能够出得去。
于此如此,倒不如双管齐下。
一方面命杨万里继续率人修复门楼,一方面则尝试发掘这处古迹。
说不定那三道门楼出不去,他却在这里找到了离开秘境的方法,毕竟这处秘境与这处藏于河床之下的古迹如此重合,没准儿便存在着某些不为人知的联系。
那么……
方才典韦第一铲下去触碰到的坚硬之物又是什么呢?
如今看来八成应该不会是河床下的岩石层,倒更像是放置在这一层红土夯土层上的岩石制品。
若假设那就是一个岩石制品的话,那么从夯土层与那坚硬之物的深度差距来分析,那东西的高度应该在两米多。
至于究竟是个什么东西,那就不太好说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吴良并未立刻下结论,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测,他还要进行多次试探,之后再去做最后的决定。
“典韦兄弟,再来这里下一铲子。”
以最开始那个探洞作为圆心,吴良又抬脚挪动到了另外一个方位,同样在两米之外选定了一处探点。
典韦走上前去如法炮制。
不久之后便又颇为顺利的将洛阳铲打到了四米多的深度,此时洛阳铲带上来的土赫然与之前那个探洞中的红土一般无二。
“再来这里下上一铲。”
吴良立刻又换了一个方位,继续命典韦下铲。
结果还是一样。
此刻吴良终于彻底证实了自己的猜测,终于不再命典韦下铲,而是一脸喜气的道:“好了,咱们可以先回去了,接下来必将是个大工程,仅凭我们两个恐怕要挖到猴年马月,还是跟杨万里借些人来帮忙为妙。”
……
走出河床之后,瓬人军众人自是立刻围了上来询问吴良的发现。
吴良此刻只能断定河床下面一定存在古迹,自然没办法与他们多说什么,只是将自己的猜测简单描述了一遍之后便去找杨万里要人。
除去在外面的时候便被那怪虫掳下水去的两名瓬人军兵士,现在瓬人军兵士还剩下一十八人。
吴良的意思是分出十人来协助自己挖掘河床,剩下的八人则继续跟随杨万里修复门楼。
杨万里自然没什么好说的。
何况当吴良过来的时候,三道门楼的主体已经拼接完成,接下来要进行的便是比较细致的碎片拼凑与填充工作。
这工作量比拼接主体更大,需要极大的耐心,绝非短期可以完成。
同时这份工作还不宜人多,人一多就容易乱,七嘴八舌的一乱就更加容易出错,反倒不如分走一部分人去做别的事情。
而吴良带走这十人之后,也并未立刻赶赴锁龙柱所在的河床,反倒是先带领他们前去收集那些在地震中被连根拔起的树木,并叫瓬人军众人将这些树木从中间噼开制成了一片一片的厚木板。
瓬人军众人对此不明所以。
直到吴良率众人这些木板铺设在满是淤泥的河床上时他们才恍然大悟,敢情吴良这是要在淤泥上铺设出一条道路,方便之后的发掘工作,否则若是每个人都像吴良与典韦那样脚上踩着那种类似雪橇的鞋子,一个来回便要耗费大量的体力。
而且这样的木板比那种特制的雪橇鞋更长更宽,能够承受的压力自然也更大,众人行走在上面只会更加平稳。
如此一来,非但是吴良、典韦与瓬人军兵士可以前往发掘现场,便是于吉、白菁菁、诸葛亮等体力较差的人,亦可以轻松前往现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因此这前期工作虽然费劲了些,但绝对可以令之后的发掘工作事半功倍。
这一忙活便是整整一天。
天色彻底暗下来的时候,瓬人军众人就在河床边上生起了篝火,搭起了帐篷进行修整。
地震如今已经停止,这秘境也暂时无法离开,众人还特意回了一趟此前位于天坑边上的营地,将此前那些抛弃的物资找了回来。
尤其是那些的食物。
原本他们以为马上就要离开秘境,当时情势又十分紧急,那些食物自然就没有必要带了,而现在,因为无法走出这没有活物的秘境,白菁菁无法再骗来鸟儿,典韦与杨万里也无法狩猎,食物的问题便成了瓬人军最大的考验。
唯一只得庆幸的便是,他们在前一天才刚刚外出补充过食物,典韦还在山中端了一个野猪窝,宰了一头三百斤重的野猪不说,连窝里的三头小野猪也一起带了回来养着,甄宓、白菁菁、曹旎三人人手养着一头,个个喜欢的不得了。